郑广威
记得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传统民族文化的复兴首当其冲。
也许有人说,在快节奏、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相当部分都失去了生存和传承的意义,譬如戏曲、面人、皮影戏等等,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不受待见中越来越边缘化,有些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程度。诚然,中华传统文化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绚烂的一页。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尤其是新兴时尚文化的发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举个简单的事例,前些年,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众所周知,韩国的端午祭是从中国端午节发展而来,是端午节传入韩国与其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而成,虽然国内的许多民俗专家一直强调,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申请世界遗产无可厚非。但总会让国人感到难堪,不过,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们要注重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承好、走出去的前提是保护和传承。每一个传统文化都是独特的。为大众熟悉的传统技艺、传统表演、传统思想等文化遗产,根植于民族发展延续的土壤、区别于不同的生活地域、极富有人民的想象精神,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信息和情感投入,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珍品和善品。这种独特性,恰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所在。
将这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物态化的产品,既能为传统文化的生存保驾护航,又能为其顺应时代发展,保护和传承造血生筋,也可以让民众通过拥有和消费这些文化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分享传统文化深厚蕴涵。传承保护得益于此,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将从中受益。不仅如此,在不少地区,传统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还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助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让当地民众从文化保护开发中获益。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使用得当,无疑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
听过河南省孔子协会副会长、南阳师院文学院教授聂振弢主讲《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讲座后,不禁激动,感触颇深,也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骄傲,因为敬老爱老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将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我们爱老助老爱老总会每一位成员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同时,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今后,我们也将秉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宗旨,以金色大讲堂活动为依托,多多借鉴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创新设计开展活动,多多为老同志谋福利、解困难,在全省敬老助老工作出一份力、发一份热!
欢迎投稿:hnjlzlzh@126.com
意见建议:hnjlzlzh@126.com
主办单位: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您是第965315位访问者!
Copyright @ 2011 - 2014 hnjlzlz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备案号:豫ICP备2021008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