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清有些“愚”。这位77岁的老人,退休前曾贵为范县财政局局长,1990年10月24日曾进入中南海接受过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现在儿孙满堂,但硬是放着清闲的退休日子不过、城里的舒适房子不住,而来到范县张庄乡,吃住在乡,奔波在黄河滩区的各个村庄。
赵华清的“愚”只是我们的感觉。老人心里亮堂得很,黄河滩区的扶贫开发,让他看到了滩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将自己毕生精力献给范县的他,还想利用自己的余热,为滩区人民做点事。
退休财政局长到黄河滩区“二次创业”
四围被门市包裹的张庄乡政府大院显得有些嘈杂,关上门窗,依然能很清晰地听见商贩们的各种叫卖声。
赵华清坐在乡政府为他提供的办公室内,正奋笔疾书。他戴着老花镜,外面的嘈杂声好像对他没有什么影响。4月25日上午,天气阴沉,天气预报说有中雨,本来打算到前房村调查的赵华清,选择了在办公室写材料。
他在这里“上下班”已将近一年。和乡里其他工作人员相比,赵华清除了年龄大外,他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不占乡政府的编制,不拿乡里的钱。即便如此,他依然是政府大院里干得最卖力的一位。
2013年7月30日,副省长王铁到濮阳调研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其中一站为张庄乡。赵华清从《河南日报》上看到了这条新闻,王铁对黄河滩区扶贫的相关要求让他敏锐地觉察到,黄河滩区脱贫致富的机会来了。十多天过后,省委书记郭庚茂再次来到张庄乡,郭庚茂在张庄乡调研时表示,滩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搬迁。省委书记的这句话,说到了赵华清的心坎里,因为这个观点和自己长期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由此也看到了滩区人民的希望。这位对黄河滩区怀有深厚感情的老人,立即找到张庄乡党委书记沙海光,谈了自己对黄河滩区扶贫开发的一些看法,并表示愿意到张庄乡黄河滩区村庄调研,寻找滩区扶贫致富的路子。
在沙海光的办公室里,赵华清和沙海光聊了整整一夜。沙海光对赵华清的许多观点都非常赞同,更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他当即向赵华清发出邀请,到乡里面帮助搞调查,出方案,协助乡里帮滩区人民脱贫致富。赵华清爽快地答应了,他和沙海光“约法三章”:自己来不打扰别人的工作,不算乡里的工作人员,不拿乡里一分钱报酬,就做一个简单的志愿者。
于是,赵华清来到张庄乡,成了全乡乃至整个范县黄河滩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挥之不去的黄河滩区情
赵华清其实是个低调的人,身为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又当了多年财政局长的他,退休时县政府曾要给他下聘书,让他当县里的参谋,但他没有答应。但这一次,他却高调宣布“复出”,年近八旬又开始“二次创业”,并且还是到最为贫困的黄河滩区,着实让很多人想不通。赵华清说,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看了王铁副省长和郭庚茂书记的讲话后,自己感觉到滩区人民有希望了,另一方面,是出于长期以来对滩区人民受苦受难感同身受而形成的深厚感情。
出生于新乡市卫辉的赵华清1952年从平原省合作干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朝城县。朝城县包括了今天的范县区域,后来虽几经行政区划改革,赵华清都一直留在范县工作。
卫辉是没有黄河的,来到濮阳之后,赵华清真正感受到了黄河的魅力和威力。在赵华清的记忆中,2007年之前,黄河几乎从来没有安澜过,滩区人民几乎年年都要为黄河洪水而担惊受怕,至于每年夏天的雨涝,滩区人民更是早已习惯了。种了一地的庄稼,一场雨涝下来,基本前功尽弃。
赵华清说,他记忆中曾三次参加过黄河发特大洪涝灾害的救护工作,分别为1958年、1980年和1982年。1958年,赵华清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黄河大水下来,许多村庄成为汪洋。群众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淹、财产被毁而只能欲哭无泪,作为救护队一员的赵华清,为动员原落河村旧城的一老年妇女搬出已被水淹的房屋,曾跪下给她磕过头。1982年那次黄河大水,让许多村庄、田地变成一马平川,赵华清和100多名救护干部们,为了躲避洪水,只能爬在树上等待洪水退去,一些村庄的房子全部被毁。赵华清负责的是陆集乡,为救护陆集乡的群众,赵华清曾步行几十里到张庄闵子墓去给原安阳地委的宋专员要大型救护船。在这一次的大水救护中,每一个被大水淹没的村庄,每一声群众的痛哭,每一个落河村因为大水消失,以及看到大水退去后滩区一片萧条的场景,都让赵华清为之心疼。
1997年,赵华清从范县财政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事业和家庭都算是较为成功,唯一遗憾的,是直到退休都没能看到滩区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现状,黄河水患依然存在,滩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依然会受到洪水威胁。滩区人民想致富却受制于自然条件,要安全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到底该怎么办?一直是赵华清的一个心结。为此,他在退休后多次到滩区调查,每调查一次,心头就多几分沉重。
深入滩区村庄进行扶贫调查
赵华清很少流泪,哪怕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多次耽误了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的机会,他都没有掉一滴泪。但这次重回黄河滩区,他却为滩区人民流下了数次泪水。
2013年8月,和张庄乡党委书记沙海光就滩区脱贫致富进行深入交流后,赵华清搬到了张庄乡,很快投入到对滩区村庄的调查走访中。他利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先后调查了田老庄、前房、赵庄、双庙朱、官路、江楼、许楼等多个村庄,并形成了详实的文字材料。每一个村庄,有多少户,多少人,村民靠什么谋业挣钱,赵华清都记得清清楚楚。
深入详实的调查,让赵华清的心为之震动。“这么多年来,不能说滩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变化,但最多只能说有60%的人生活有好转,有40%的人不是变富了,而是与现在的时代拉得更远了。”赵华清说,在前房村,一位82岁的老太太,让他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这位老太太家有三间低矮的小房子,建于20多年前;儿子、儿媳和一个孙子都有精神病,只有一个孙子外出打工,老太太在房檐下搭了一个简易的石棉瓦小棚,一张小床上仅有一床被子,没有席子,没有门,灶台漏天设在屋门外。老太太步履蹒跚,生活艰难,“现在都什么时代了,黄河滩区还住着这样可怜的人”,他禁不住泪如雨下。
到田老庄村走访那天,正好有两辆婚车也在村里,赵华清一开始以为是谁家小伙子娶媳妇,向人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清丰县的女方人家进村来“娶”田老庄村的小伙,也就是说这位小伙子是“倒插门”。在农村,“倒插门”在男方这边是挺没面子的事情,但村民说,在田老庄村,“倒插门”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两年,村里有22个小伙子都被外村人给“娶”走了。村里太穷,外面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小伙子们只好往外“嫁”。有个小伙子,托亲戚给介绍了一位外村姑娘,给了对方十几万元的彩礼,新婚当天晚上,小两口并没有圆房,而是在争吵中度过。原来,女孩来到村里后,看到村里这么贫困,感觉上当受骗了,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走了,小伙子十几万元打了水漂。赵华清边听村里人讲述,边抹着眼泪,好像自己就是这些小伙子们的父母,就是田老庄村一位普通的乡亲。
一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新华社一位记者来到滩区张庄村,和赵华清一直聊到天黑。面对新华社记者感同身受的采访,赵华清再次留下了眼泪。而他的第四次眼泪,则是在为滩区乡亲们争取扶持政策碰壁时留下的伤心泪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赵华清同样泪眼婆娑。
赵华清进村调研的时候,很多村民非常不解:“他这个老头子是干啥呢?难道是为了挣点报酬?”在前房村,赵华清向人们解释:“我既不吃前房的,也不喝前房的,既不代表县里,又不代表乡里,我就是一名志愿者,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说,我可以替大家向上面反映,也可以给大家宣传滩区的扶贫政策。”看到赵华清这样坦诚,淳朴的滩区人民都非常相信他,纷纷向他讲自己的所思所盼。
正因为有了这第一手鲜活的资料,赵华清很快就完成了一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的调研,他将调研报告汇报到县里,县领导专门批示,在县里一份杂志上发表。赵华清三次给市委书记写信,阐述自己对黄河滩区脱贫致富的构想,受到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13年11月16日,濮阳市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动员大会召开,会上市领导讲的很多话,都和赵华清在报告里所表达的观点重合,这让赵华清感到非常自豪。
承包村庄进行滩区扶贫开发试点
今年春节前夕,前房村党支部书记房爱银召集村里60多位外出务工的青年,请大家吃了一顿饭。饭间,有一瓶酒喝得大家心里暖烘烘的,60多个青年,每人向杯子里倒一点点。这瓶酒不是一般的酒,而是一位七旬老人真诚的心,这位老人,就是赵华清。
房爱银向大家讲述了这瓶酒的来历。赵华清根据在张庄乡多个村庄的调查材料,写出了《张庄乡黄河滩区搬迁扶贫开发五年攻坚实施方案》,得到了张庄乡领导班子的一致支持,并聘请他为乡里的顾问。为此,他主动向乡里申请,承包前房村,进行滩区扶贫开发试点。
在前房村,他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后,获知村里共有82户居民,306口人,在外打工的有68人。赵华清希望村里的搬迁扶贫能够得到外出务工者的支持,但自己春节期间又不能到村里,于是,他给村里外出务工青年写了一封信,讲了濮阳市的黄河滩区扶贫攻坚五年计划,讲了濮范台扶贫开发的政策,也希望外出务工青年支持村里的扶贫开发工作。然后,他拿出一瓶自己珍藏多年的酒,交给村支书房爱银,算是代他向外出务工青年敬个酒。听了赵华清充满真诚的信,外出务工青年们都非常感动。
为什么选择前房村进行试点?赵华清说,首先是因为前房村人口少,并且都姓房,没有农村里常见的宗族、派别纠纷,其次是村支书房爱银年轻、思想开放,有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担当。
前房村虽小,但村两委长期处于不完善状态,赵华清进村后,首先帮助村里完善了村两委班子。他挨家挨户地调查,并住到村里,利用晚上时间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时间一长,大家都争着让他住在自己的家里。到每家每户后,赵华清都会询问村民家里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并征求对向外搬迁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82户居民,有71户都有搬迁的意愿。
前房村由于交通不便,看病难一直是群众的心病,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很差,为此,赵华清通过县老科协,邀请县里几个退休的医疗专家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并适当地为病人解决了医药费用,一些卧床不起的老年病人十分感激。
“赵局长在我们村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经常给我们提脱贫致富的建议,我们都非常感动。”村党支部书记房爱银说,目前,在赵华清的建议下,前房村正在村里建设几个支撑产业帮助村民致富。
舍下面子到各部门“求爷爷告奶奶”
4月22日下午,赵华清再次留下泪水。这天下午,他到县里某部门为前房村争取扶贫政策,却遭到了该部门领导的推诿。这位领导说,前房村不是县里的扶贫单位。赵华清不明白,按照河南省公布的贫困人口识别标准为2736元,而前房村仅为2300多元,为什么就不能算贫困呢?他拿着相关报道给领导看,领导却说县里不知道这事,“国家、省、市的政策,县里竟说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拿今年的时局形势,来改变原先的旧观念呢?”赵华清非常气愤。
“做点事情真难啊!”赵华清感叹,他好歹也曾官至县财政局长,现在却要到各部门求爷爷告奶奶地“化缘”,遇到以前认识的领导,对方还对自己客气点,遇到不认识的,对方就直接向自己打官腔。22日下午从县里回来后,赵华清甚至想到了放弃,他不明白,他去的目的并不是为个人的私利,而是为滩区人民的事情,一些部门为什么还是官老爷作风。
回到张庄乡后,他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内一个人流泪生闷气。正当他打算放弃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称市委书记段喜中第二天要来张庄乡调研,于是,他又连夜写材料。第二天,他和段书记就黄河滩区扶贫攻坚行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段书记说:“想不到你年龄这么大了,思想还这么明白,你说的这些事情,咱俩想到一块了。”段书记的理解和鼓励,又让赵华清非常感动,这让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念。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段书记可能不知道,赵华清之所以对黄河滩区的扶贫开发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源于他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今年二月二龙抬头当天,张庄乡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外出了,整个院子仅有赵华清一个人坚守在这里,他坚持在办公室赶材料。二月初四是他的生日,家里人聚在一块为他过生日,孙子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蛋糕,生日当天,家里人都聚齐了,主角却迟迟没回去,赵华清依然留在张庄乡办公,孙子只好留下一块蛋糕,“等爷爷过几天回来吃”。在制定《张庄乡黄河滩区搬迁扶贫开发五年攻坚实施方案》时,赵华清一夜都没有睡觉,不知不觉到了早晨5点钟,两盒烟也被抽了个精光。
赵华清每天都会看《河南日报》和《濮阳日报》,只要上面刊登有改革、扶贫、黄河滩区扶贫的内容,他都会认真看并且剪切下来。他从《河南日报》看到新乡封丘县一农村搬迁的经验后,专门收集下来进行研究。“我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政策依据的,绝不会凭空想象。”赵华清说。记者看到,他的办公桌上,1月26日《濮阳日报》刊登的中央两办《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被他用圆珠笔勾画、标注得密密麻麻。
赵华清老人就是一面镜子,通过他这面镜子,我们都能看到自己还有多少差距。”张庄乡党委书记沙海光说,赵华清对滩区扶贫的痴迷程度,比他这个乡党委书记还要痴迷得多,他彻夜思考着扶贫对策,有时候有了好的想法,夜里两点就爬起来写材料。为帮助乡党委、政府筹措搬迁扶贫资金,赵华清经常自掏腰包到相关职能部门要政策,跑资金。经常一天跑好多个部门,一个部门来回跑好多趟,有时还遭遇别人的不理解,打官腔应付不办理,摆官架搪塞往外推,吃了闭门羹,受了窝囊气,尽管一次又一次地碰壁,但赵华清依然固执地坚持着,让人肃然起敬。
为滩区做点事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赵华清的办公档案袋里,有一份十分珍贵的签名。这份签名上,前房村68位村民,不仅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均在上面按上了红手印。“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安徽小岗村农民不就是这样的吗?”赵华清说,当时,他在村里的一次会议上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就自发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68位村民的签字手印,再次印证了郭庚茂书记关于“黄河滩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搬迁”的论断是正确的,印证了濮阳市黄河滩区扶贫五年攻坚计划的方案是正确的。这也让他自己感觉到,滩区人民脱贫致富是有希望的,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赵华清在向上级不少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时,也不时听到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认为滩区搬迁扶贫所需资金大,搬迁扶贫不现实等。对此,赵华清有自己对滩区搬迁扶贫的辩证看法。他说,黄河滩区搬迁扶贫的确需要这么多钱,但想想建国以来各级政府为改善黄河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知花了多少钱,并且还没从根本上解决滩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就会知道搬迁扶贫花的钱是值得的,而且是一次性投入,以后不用再投资了。同时,搬迁扶贫计划是五年,将所需的钱分解到五年,也就是可以承受的了。滩区群众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加大,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是抛家舍业出去打工,家里却要承受黄河水患的危险?还是搬迁出来,在家门口工作更幸福呢?
赵华清说,从他近一年在黄河滩区的志愿工作来看,滩区搬迁扶贫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流转问题,目前,前房村已经流转完毕,但周边的一些插花地因为缺乏统一协调,还无法流转。此外,观念问题困扰着滩区扶贫攻坚的进程,赵华清帮助前房村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但去报批时得知今年已经不再报批了,相关部门让申报2015年的。此外,土地流转后如何有新型的产业支撑,也是赵华清在考虑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不打麻将不打牌,年近八旬的赵华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张庄乡滩区扶贫工作,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愚”,有人说他有所图,面对这一切,赵华清一笑了之。“人生的幸福有多种,我这样做是出于对滩区群众的深厚感情,继续延续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实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能帮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干点事情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值得也好,不值得也好,这位滩区“愚公”,他心里装的,是张庄乡两万多滩区群众。这不就是践行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例吗?
欢迎投稿:hnjlzlzh@126.com
意见建议:hnjlzlzh@126.com
主办单位: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您是第965315位访问者!
Copyright @ 2011 - 2014 hnjlzlz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备案号:豫ICP备2021008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