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明确,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次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和委员都聚焦不同老年群体的特殊养老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偏多,这些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在就医或者面临纠纷时,往往感到很无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元根村党支部副书记毛珍芳说。她建议,引导、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慈善组织参与农村留守、独居老年人关爱工作,同时给予这些老年人一定的福利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关键是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在全国政协委员何伟看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要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县级至少建立1个失能集中照护机构,在乡镇级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级建设互助养老点,为周边老人提供集中助餐、流动助医、上门助养等服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群体。 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认为,破解农村留守、独居老年人的养老难题,应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服务,确保服务可持续,同时也要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开展为老志愿服务,鼓励爱心人士和组织给予这部分老年人关爱帮扶,引导低龄健康老人照料失能、半失能老人。 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在大量调查后发现,失独家庭中的老年人常常面临人力、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失独加上失能或半失能,他们生活上比普通的、生育多子女的老人困难更大,应该对他们特别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俞金尧说。 对此,李掖平建议,应尽快落实失独家庭风险补偿标准相关政策,大幅提升失独老人的养老金数额,以保证失独老人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切实解决其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除了物质扶助外,最大限度地满足失独老年人在养老照护、心理慰藉方面的需求也十分必要。李掖平建议尽快制定针对失独老人入住养老院、在医院接受救治时的具体规定,免除需要儿女签字或家属签字的相关手续,以保证失独老年人能正常进入养老院、正常接受医疗服务。 俞金尧则提出,应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失独、失能(半失能)老人较多的城市,建立专门的养老和养护机构,或在现有养老照护机构中设立专业的部门,专门接收失独老年人。 “希望各地都能开辟针对失独老人‘安老、暖老服务’的绿色通道。”李掖平呼吁,全社会应当重视和关爱失独老年人,为其提供温暖的精神慰藉,帮助他们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