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全人类从未如此老过!养老在西方已形成了的模式,在中国正处于刚刚兴起阶段,中国式养老的最显著特征是由房地产来推动发展。
曾几何时,养老地产遍地开花,随后不少项目因盈利模式、后期运营等问题陷入沉寂。到了2013年,一度困顿的养老地产迎来大爆发,甚至被称为“养老地产元年”。2014年,住宅市场进入调整时期,养老地产却大放异彩。那么,到了2015年,养老地产如何突破已有模式,获得更大发展呢?
搏击:四方力量杀入,争食“银发”蛋糕
谁都不能否认,养老地产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几乎所有的发展商都在密切关注并研究这个领域。
据统计,近两年时间里,至少有32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养老地产项目。除了传统的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国企央企,以及跨界运营商,都纷纷进军养老地产这片“蓝海”,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在了别人后面,被抢了先机。
传统地产开发商:万科、金地、保利、绿城、远洋等80多家地产商已涉足养老地产。例如万科的杭州良渚文化村随缘嘉树、绿城的乌镇雅园、保利的嘉兴西塘越等。
金融机构:目前有两类金融机构进入:一是聚焦养老的投资机构,包括复星集团的上海星堡中环养老社区,国开行与北京康联医药合作投资;二是保险机构,包括泰康人寿的北京泰康燕园、平安集团的桐乡养老综合社区项目、合众人寿的武汉合众健康社区。
大型国企、央企:包括中信集团、首创集团、首开股份、北京控股集团。
跨界运营商:例如,大仁健康管理机构的北京龙庆峡温泉度假山庄。
困境:五大痛点,挑战行业神经
纵观近几年的养老地产,蛋糕虽大,却也不能轻易下手。似乎没有哪个行业像养老地产这样,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拥有着全球潜力最大的老龄市场,另一方面面临着盈利难、投资回报期过长的问题。养老地产的投入类似一场马拉松比赛,五大痛点不仅挑战着行业的神经,还考验着参与者的耐力。
痛点一:尚无完全成熟模式。学院式、会员制、社区物业、保姆式等,都在“试水”,会员制、出售为主,还是租售并举,尚待检验。
痛点二:亏损局面难打破。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私营养老机构却因入住率偏低而步履艰难,甚至已经有公司决定放弃。
痛点三:定位同质,扎堆高端市场。很多项目纷纷把目标客户定位为:高端客户+活跃长者,实际运营后客源难寻。
痛点四: 人才储备培养不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包括专业的一线护理员工以及管理者。
痛点五:孤军突进,配套难全。养老地产未能与整个社会养老体系实现对接。社会养老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相匹配的金融安排。在此背景下单独发展养老地产,将缺乏体系上和平台上的支撑。
破局:养老地产,如何与国际接轨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养老地产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初期的碎片化发展、中期的产业链形成和后期的品牌诞生。目前,中国养老地产正处于初期碎片化发展阶段,但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亲和源会员制与新熟年模式。中国养老第一案例。零服务,家天下,巅覆式创新,养老改变生活。
险资养老与医养产业链。胜向“险”中求,目前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做养老。如泰康“四位一体”大幸福工程战略的养老闭环、泰康医疗养老产业,成为险资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
学院式养老模式。教育养老社区。如蓝城以颐乐学院为核心,致力于开办长者终身教育组织,占领教育型养老模式新高地。
这三大案例与模式,以及国际养老模式与国内开发商转型养老之路,都将是易居沃顿《养老与商业模式》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作为易居沃顿中国研修中心《2015中国房地产实战案例研究》八大课题之一,沉淀出适合现在与未来养老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提供养老地产下一步去哪儿的思路和方案,是该课题组导师与学员加入的动力之一。
在地产行业沉淀20余年的天地控股总裁张华纲坦言,“养老地产业务在专业门槛上要求更高,操作更难。”但这一片蓝海市场,却是房地产行业转型的出路之一。在各路资本疯狂涌进的当下,谁会是最后赢家?养老地产的下一步,又将是去哪儿?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投稿:hnjlzlzh@126.com
意见建议:hnjlzlzh@126.com
主办单位: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您是第965315位访问者!
Copyright @ 2011 - 2014 hnjlzlz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备案号:豫ICP备2021008278号